大愿立人间

 

先生性喜多闻多识,习武、行旅、务边、学习和执教的同时,芒鞋竹杖四处拜师访友、参贤问道。得遇明师发明心地后,更为修证参悟、深入经藏而舍俗披剃。

 

26岁那年,为捍卫民族文化命脉、重续中华文化断层立下大愿。

 

此后七十载初心未变,“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毕生践行。

 

Master Nan had a wide range of interests and knowledge. In addition to practicingmartial arts, traveling, doing some administering border provinces,studying,andteaching, he would put on grass sandals, take a bamboo staff, and go around to visitspiritual teachers,friends, and sages to ask about the Dao.

 

Having the fortune to encounter an enlightened master, he awakened to hismind-ground.He abandoned the mundane and became a monk to further cultivate,deepen his awakening, and immerse himself in the Sutras reading the entireTripitaka.

 

At the age of 26, Master Nan made a great vow to safeguard the lifeline of Chinese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restore the disconnected Chinese culture.
In the seventy years since that day, his original intention did not change. "Doingwhat is hard to do; enduring what is hard to endure" is a lifelong practice.

 


 

一、参贤访道

 

【袁焕仙先生】

 

袁焕仙先生(1887—1966年),四川盐亭人,讳其章,字世杰,时人誉为一代禅门宗匠盐亭老人。

 

先生在焕公主持的灵岩山禅七中发明心地,二人之间的笔示口授、机锋妙语,被先生辑成<灵岩语屑>,并收录于《维摩精舍丛书》中。

岁月沧桑一甲子余,无论身在何处,先生始终感怀师恩。

 

经朱清时院士(时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介绍,先生委托四川成都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多方找寻恩师遗骨。2009年10月吉日,焕公遗骨移葬至四川盐亭灵塔地宫。

先生辞世后,焕公后人及先生后人、学人等共同修复“袁焕仙故居”。

 

 

先师焕公示众警句

业识奔如许  家山到几时

漫言精进我  羞对天人师

五蕴明明幻  诸缘处处痴

藏珍谁可拟  之子欲何之

弟子通禅妙一书

己丑冬日

时年九十二

 

 

赞辞

灵山一会  俨然未散

高山拥县  佛火封龛

心光焕发  莲开千叶

及门弟子南怀瑾拜颂

相关资料链接:

南怀瑾先生:尺素

袁淑平先生:袁焕仙先生事迹

 

【虚云老和尚、贡噶呼图克图】

 

 

1942年冬,先生随侍焕公前往重庆南岸狮子山慈云寺,拜会主持护国息灾法会的虚云老和尚、贡噶呼图克图。

1945年11月9日(农历十月初五),贡噶呼图克图等在成都大慈寺万佛楼授予先生三坛大戒。

 

相关资料链接:

南怀瑾先生:序说虚云老和尚年谱致净慧长老

 

【维摩精舍】

 

(袁公焕仙题维摩精舍匾额)

 

1943年,先生身为焕公首座弟子,助师筹创维摩精舍。

 

秦明女士:维摩精舍的大师兄

维摩精舍那时设立在旧名提督街的三义庙中,主持人便是怀师的得法师父盐亭老人袁焕仙先生。人们称他为大禅师,大禅客、大居士,甚之,或毁或誉的各种称呼都有。古人说「谤随名高」,千古人情,谁也弄不清楚是是非非是什么!而且维摩精舍的开办,开始是艰苦的,到了稍有名气以后,很多人都说自己有功劳,或有功德。事实上,维摩精舍便是袁太老师,袁太老师便是维摩精舍。他与怀师当年在灌县青城山右边的灵岩寺结识。

 

那是抗日战争时期,灵岩寺的住持和尚是传西法师,他也是欧阳竟无先生的弟子。住在他寺里闭关的有袁太老师,以及当时一代知名学者冯友兰、钱穆、郭本道、李源澄、王恩洋、傅真吾等人。当然在中央军校的教官南怀瑾等等,也经常往来去住山中。据妈妈对我说,怀师就在灵岩寺休假安居期间认识了袁太老师,由忘年之交的朋友而变为师生。袁太老师闭关期满,下山到成都成立了维摩精舍,如果照小说一样来说,怀师就是维摩精舍的开山首座弟子。

 

所以无论男女老幼都称他为大师兄,一直到现在,维摩精舍的弟子们,年高的有九十六岁,最小的也有七十上下了,他们师兄弟们,一提到他们的大师兄 — 怀师,都会引以为荣,肃然起敬。我们由他们那里,也看到了传统文化尊师重道,谦谦君子的做人为学的风格,真是得益不浅。(摘自:【史料】《怀师 · 五十年来的近事》

 

【维摩精舍丛书】

 

 

《维摩精舍丛书》,焕公巨著,数十万言,其函共有五集,分判诸宗门派独步千古,凡究心三家內典者,不可不读。

 

相关资料链接:

刘雨虹先生:张学良与维摩精舍丛书

 

二、峨眉发愿

 

【闭关阅藏】

 

 

1943年5月,先生出成都,经龙门洞,入峨眉山大坪寺,普明法师为先生披剃,法号通禅,字师利,遂闭关阅《频伽大藏经》。(http://nanss.org/Item/359.aspx

 

入峨眉闭关出成都作

大地山河尘点沙

寂寥古道一鸣车

薰风轻拂蓉城柳

晓梦惊回锦里花

了了了时无可了

行行行到法王家

云霞遮断来时路

水远山高归暮鸦

 

 

 

【峨眉发愿】

闭关峨眉期间,先生立下大愿——出关之后,不论出家在家,都将弘扬正法,同时一手扶持儒家,一手扶持道家,接续中国文化断层,发扬世界人类文化。

从此,后七十载,终其一生,践行誓愿。

 

南怀瑾先生:

 

试看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亡了的民族而能翻身的,史无前例。所以对于文化重建的工作,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太重大了,绝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中断送掉。(摘自:《论语别裁》)

 

我常说,一个国家亡了不怕,是可以复国的;最怕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整个亡掉,那就翻不了身了。诸位青年同学千万要注意,将来的时代,我们的文化要你们年轻一辈的挑啊,不能使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种子断绝。(摘自:《孟子与离娄》)

 

 

 

【继续闭关】

 

 

1945年秋后,先生转至乐山五通桥,继续闭关,阅《永乐大典》《四库备要》等。

 

归雁

转身冰雪清凉界

万水千山自在飞

浅渡危矶斜照远

芦花明月任高栖

 

乙酉岁晚于五通桥张怀恕宅

去国九秋外  钱塘潮汛悬

荒村逢伏腊  倚枕听归船

戍鼓惊残梦  星河仍旧年

人间复岁晚  明日是春先

 

1946年新正后,先生转至多宝寺(大坪寺下院)继续闭关。

 

三年闭关期满,1946年重阳,先生在四川大竹主持首次禅七,有诗<丙戌重阳后七日,于川东大竹县文昌阁,桂香殿禅七圆满,留别诸子>:

 

作佛称王儿戏也

寻僧携杖破山头

几回行过娑婆界

桂殿秋高且一留

 

1946年,先生应邀讲学昆明,后再应邀讲学成都,折返四川,期间在文殊院代购《维摩精舍丛书》《指月录》等书,寄去台湾。年底,先生自昆明飞上海,转杭州,新春返回乐清故里。

 

 

飞昆明途中 (前调)

今古英雄丑末妆

歌场舞榭少年狂

漫遇圣域贤关外

欲笑如来苦自忙

为底事   试思量

无端飞渡水云乡

晴空万里昆明海

回首巴山天那方

 

【短暂旅台】

 

 

1948年春夏,鉴于时局变化,先生旅台三月,留有<初游台湾杂咏>诗作六首:

 

其一

躲尽危机息尽狂

一苇东渡近扶桑

波涛汹涌三千界

何处龙星现远方

 

其二

珠履樱花海国春

千秋成败等浮尘

何期蜀道归来客

犹是天南万感身

 

其三

十载身同萍梗轻

东西南北任纵横

少年壮志消磨尽

赢得心如水镜清

 

其四

闻道延平破浪来

八千子弟亦雄哉

沧桑历尽渔翁老

如此河山更可哀

 

其五

任人疑忌任诽哗

沉醉蓬莱卖酒家

浪掷千金还一笑

凭栏无语问天涯

 

其六

基隆下雨台中晴

又是车厢一日程

远客孤怀言不得

中原涕泪有苍生

 

【此身不上如来座】

 

1948年夏秋之际,先生由台岛回南京,至江西庐山住大天池寺短期闭关禅修,后转至杭州,住灵隐天竺中印庵。

 

 

中印庵住持,为先生在峨眉出家闭关阅藏时的师弟——通远法师,而定兴法师为通远法师侍者。一甲子后,定兴法师前往太湖大学堂与先生相会。

 

先生在杭州中印庵时,应杭州武林佛学院院长巨赞法师之邀,到武林佛学院短期授课。

 

经巨赞法师之介,先生与筹建西湖佛教图书馆的印顺法师相识,并在期间再阅文澜阁《四库全书》等藏书。

 

不二门中有发僧

聪明绝顶是无能

此身不上如来座

收拾河山亦要人

癸酉孟春偶忆旧作书赠

王伟国侄把玩

南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