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可以这样读的 ——“经史合参导引师培训”实记及感悟
【摘要】:
春寒依旧料峭的上海,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司法公务干部与义务工作者,群集在恒南书院,针对论语的“学而篇”,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意义深远的“经史合参导引师培训”。
本次活动由华夏心理培训学校和恒南书院联合举办,以《论语•学而篇》为学习对象,展示了国学教育创新方法研究——经史合参方法应用示范课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所有读过论语的人耳熟能详的第一句话,所学的是什么?所悦的又是什么?我们如何通过《论语》的学习,将经典内化,作用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实际中来,提升我们的修养,转化我们的情绪和习气,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经史合参”课程的精神是什么呢?
1.平等自主的参学精神
改变了“教”与“被教”、“灌输”与“被灌输”的学习方式和流程,我们的组织者赋予自己“受益者、分享者、深入学习者、组织学习者”的角色,陪伴着学员们一起,进行更积极自主的参学。

2.启发自学,内省自观
通过“经典结合自己”去学习;启发思考,在触动你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找出原因,看到你没有看到的;带动自己要在个人、生活、工作中随时随地见习、体验;提醒大家随时内省随时进行自我修习。

在讨论中大家都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苛且随意、自欺欺人、得过且过、烦躁不安」的自我精神面貌,在接下来的小组分享及导引师的总结中,开启了探索论语人生智慧的大门。
每个人都开始反思到自己在生活、工作、家庭的各种纠结及烦恼,原来2500年前孔子老人家与他的弟子们已经提供了一份解码秘本,就是可惜以前从来没有读懂,没有深入。

接着开始就学而篇的文章纲要、结构、起承转合、脉络提供一个示范,手拉手帮助大家进入学而篇的精神状态;竟然发现同样是读经,领悟竟然有那么大的深浅差异,于是在一片惊叹佩服中,收拾起自己的骄傲,乖乖的跟随着导引师的功课布置,这时候,投入身心进入经文内容,读者透过论语,与孔门与他的弟子们在义理的交会相应中,得到浑然一体的统一,人与书不再是分立脱离,很多人有了知性上心灵交会的喜悦!

领导在支持与鼓励

有朋自远方来——群聚一堂汇报分享

再现孔夫子与学生谈学论道之情境

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春秋时代
学员分享(节选):
1.为学之道的本和基础在孝悌。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好,那么,近些年,我改变了什么改变了多少呢?需要老实地从孝悌方面面对自己,可不可以稍微做得多一点?不可常停留于心里惭愧又自说自话,得过且过上。
2.任何的努力只有一个下手的地方——那就是自己。我希望这从来都是自己的着力点。提醒自己收起外发,好好看住自己。
3.过则勿惮改。
《论语别裁》中南老师说:“大概人们都有的一个通病,就是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往往我们说错一句话,脸红了;但三秒钟以后,脸不红了,自己马上在心里头找出很多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完全对,再过个把钟头,越看自己越对”。
细思,几乎时时处处都是在这样过日子。将自己奈何?得将自己奈何。
4.现场讨论的刹那看到“自我本位”之重,引发思考。
在听小组讨论的时候,忽然体会到,围绕着我们的种种现象和人事,我们的家庭、孩子、父母;我们的领导、同事和工作,我们的一切,我们都习惯于从“自我本位”出发,如:“我的看法我的经验我的认为我是对你好我是为工作好等等”。忽然意识到,这诸多“我的”正是所倚处,反过来它又正是限制所在,这个由个人家庭生活背景、教育背景、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构建而成;由自我意识、情绪、习气、个性构建而成的,正是那个“自以为是”所在。
自我本位越大,于人于事越窄小、越受限制。
看得见这个“意识”,自我本位越小,越能豁然开朗,减少限制。
那么在自己生活工作中,要时处看到自己主观和自我的一面,老实面对,“敬人静己”、“敏于事而慎于言”啊 。
——(学员)阎○
加深了对“传不习乎?”的认识与理解,体会到了要想做好导引师工作,自己必须加强对经典的学习与领悟,亲身体验,之后才能以身示范导引学员更好地进入学习与体验状态。
——(学员)刘○
收获最大的是体会到了《论语》学而篇这十六句话跟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真切联系了。带着“反省”的心,与伙伴们共同进入学习讨论分享的状态,让自己更深入地进入经典的学习。
其二是感受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快乐。体会到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中来”,只有通过自己用心地去体验了,践行了,才有真实的感受。
其三是对“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人”有了新的理解,这是先后顺序,不能颠覆,发现自己经常也是在外面表现挺好的,但是在家就不是那么好了,反思到自己是有一种表现欲为了面子的习性。
——(学员)黄○○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省”不是去找错误,而是去找真相!“省”正是像小邱老师说的去找因果、本末、始终、先后,我们往往纠结于“果”而不去找“因”;往往“本末倒置”,把“末”当作“本”;往往有一个好的“始”而没有好的“终”,甚至就没有“终”!往往忽视“先”,直接来到“后”,这是这个社会浮躁、急功近利的表现,也是我们有那么多烦恼的根源。如果我们对“省”的理解基于此,那么就容易接受!
——(学员)黄○
最大的收获有两个方面:一个重新认识了两个伟人:孔子和南老。有了这次培训,确实有点房间里开了一扇窗户的感觉,看看外面的风景,还真不错,有了想走出去的冲动;第二个方面,认识了自远方而来的有朋,在学问和做人上探究追寻的路上,真的不孤单,不亦乐乎!!!这也是在培训进行过程中让我心生涟漪、有所动容的其中之一。
——(学员)胡○
关于本末,此刻我做什么就是本,所以我想要什么末,现在就要从手头的本开始着手,做学问就是做人,做自己,从手头的事情开始做起,时时践行,时时反省。
我们太过于关注自我,眼前的蝇蝇利利不应影响我们的心,我们不只是关注眼前,目光应关注远大,学习南怀瑾老师,有一颗博爱的,宽容的心,他关心中华文化的传承,他担忧年轻人断了传统文化,如果大多数人都有一颗这样的心,自身修好,以一颗博爱的心关注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是不是会更好呢?
——(学员)邱○
让我读经更有重点,更自觉地将为学中的道理带入到生活中,去印证、去检视自己的立身处世,再回馈生活,特别是我针对特殊对象个别教育工作的难点,似乎给出了一些可尝试的方向和途径,心中不免欣喜,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对待学习、为人处世的有生命力的态度,这样的收获会更持久、更具改变性,学习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变化也很好地验证了为学第一句的精神和态度,个性化地练习边学边“省”的读经方法,十分受用,很棒!
——(学员)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