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听柯小刚教授跟随《庄子》深思教育
【摘要】:
2019年7月28日下午,130多人走进恒南书院公益大讲堂聆听柯小刚教授【相忘的关怀:跟随《庄子》深思教育】的讲座。

《庄子·大宗师》有言:“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柯小刚教授随机教化,讲座就从恒南书院大厅的《鱼藻图》开始。柯教授说,教育自然是要教人明觉的,教育的关键是个体的成长,真正的个体是体现道的。就如同这《鱼藻图》,大小人本可犹如大小鱼一般得水自在,可为什么变成了无视水而干渴,一股脑地奔到陆地上相濡以沫、抱团相润了呢?大而失水,蚁能食之。这样舍本求末、背道而驰的教育现状不得不让我们家长和教师们好好反思!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在谈到“教”时,柯小刚教授不仅讲到《中庸》,还有《诗经》、《论语》、《易经》、《礼记》,他说,无论老子、庄子还是孔子,我们传统文化的教育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核心关怀都是自我的教化。

如今教育降低到培训,忽略了孩子们的天性,缺乏德性教化和人的养成的影响。被考试成绩等对象化的视角所束缚,片面提高知识和学历,以至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脱水,脱离了生活整体意义的理解和把握。
教育在天命之谓性,性是人得之于天的东西,是人之天道。《礼记.学记》中“导而弗牵,开而弗达”,意在导引一条道路。让生命的河流自行流淌,滋养,化育。似春雨润物细无声,充分保留了默化的空间,如空气、阳光和水,这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深入人心的教化。

“启蒙”意在“主体的觉醒”。原定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加问答,柯小刚教授足足讲答了三个多小时,生怕我们被自身焦虑裹挟跑的太偏远了,苦口婆心地一再要唤醒我们为人者的感受和觉知。
没有人考核父母,也没有人给父母发上岗证,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需要涵养工夫。有一种古老的教化方式正在重新到来。柯小刚教授说,工夫和教化出于生命的影响,也影响生命。教化的工夫就运作在自我的重影和回响之中,新我故我,日新其德。
活动现场



大家齐声朗读《大学》

参观恒南书院大堂



参观南师墨宝馆
学员分享
我早上练习点茶,用力过猛,却总是没打出理想的白色沫浡,还累出一身汗,老师却鼓励说不用太注重结果,而是先找感觉。下午聆听柯师关于老庄中“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教育理念,突然有点悟出一点道来。点茶不仅需要茶和水充分相融于空气,还需要人不停地击弗和时间的催化,最后才有可能升华开花,这和教育孩子道理是一样的。同时,早期要尽量保持孩子生命中蒙昧混沌的状态,不要过早开蒙,让他在自由地环境里顺应自然成长,而一旦开蒙,则需要家长和老师不断激励和鞭策,最后孩子是否成才,则要看天地造化,和各种因缘际会了。(紫菀)

恒南书院公益大讲堂预告:
9月14日(周六)14:00-16:30,内视观想在中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