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南讲堂
冲气以为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按语
当我们发现自己喜怒哀乐情绪起来以后,该如何调整自己?生气时的气是“冲气以为和”的“冲气”吗?以下分享李慈泉老师在《老子他说》导读课程进行中与同学的探讨。
潘同学:
《道德经》的第二章对我帮助非常大,因为我平时喜欢把善恶美丑、是非黑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分别心很重,还老是想着去改变别人,最后把自己整得一肚子气。
其实生活中到处是二元对立的关系,它们是共存和可以互相转换的,关键是自己要有一双发现美的法眼。
导读人:
很棒!看得明白,分别心就为我所用,常有、常无双观起用,才能够逐渐掌握万物的对立界限与互为相生的妙用,妙观察的智慧从此不断地增长与累积,进而培养了“玄之又玄”的玄德。
潘同学:
所以《道德经》第二章的目的就是要打破我们长期以来的固有思维模式,带领我们进入“玄同”的新世界!
导读人:
是啊!所以第二章是第一章的申论,同时也是道的大机大用。李慈雄院长《生命升华的探索》一书,就是在谈跟随南老师在这方面的历程及体悟。
王同学:
请问老师,这个气要掌握还是随它去?
导读人:
首先要了解这个气是什么东西?
能够观照起心动念的微妙变化,慢慢地就可以体会这个气负阴抱阳的状况,然后进一步去“冲气以为和”。
其次,如何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
修道的人做到了“致虚极,守静笃”以后,才具备了观照起心动念的基础。佛家说这是“定慧双修”,儒道说是“宁静生明”。
王同学:
同学刚才所说的“一肚子气”,是冲气的气吗?
导读人:
这不是冲气,是自己生闷气。
王同学:
这个闷气,遇到冲气是什么反应?
导读人:
你问问自己,闷气的反面是什么?
如何从负玄自我转化到正玄就是。
王同学:
玄点转化是观照?冲气以为和是身体的自动反应?
导读人:
观照是“玄之又玄”的基本功夫,没有观照的基础,如何发现玄点?这是为什么我们学《道德经》要先学会观的原因。不知道你认为如何?
王同学:
虽未定义,其实一直在用,谢谢老师。
潘同学:
“冲气以为和”是不是当我们发现自己喜怒哀乐情绪起来以后,要懂得学会马上观照和调整自己,譬如遇到特别悲伤的事情不要消极悲观、怨天尤人,遇到大喜的事情不要得意忘形,要随时把自己拉回到清静的本位。
导读人:
基本上是这样的,所以道是一阴一阳,正反相生相克。修炼的成果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道德经》中提到的“宠辱不惊”,正是此意。佛家则说是“也无大喜,也无大悲”。三教合参是为了能够将经典的义理、名相及妙用都能通透,而不是在多知道了一些名词或口头禅。
附文中所提及《道德经》原文章节
· 第一章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第二章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第四十二章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