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南讲堂
善用“反”与“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按语:
以下分享《老子他说》导读课后,师生对“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探讨。
林同学:
请问老师,《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中的“德”,是看不到的东西;“财”可以说是看得到的东西。那么“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的道理是否也近似“弱者,道之用”呢?肉眼看不见,但心眼都看到的“德”,就如“弱者,道之用”?
导读人:
没错,是这样的道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采取有形的成果,就如农夫等候稻谷成熟后来收割;用稻谷填饱肚子,化为能量,这样才完成稻谷的使命(用途);这个道理也可以贯通于“有无相生”。
那什么是“反者,道之动”呢?这个是“弱者,道之用”的前提。
林同学:
学生游历柬埔寨的时候,听到一则“搅拌乳海”的神话,是说阿修罗与天神在乳海中拉扯,滋养万物,感觉个中寓意就是要有两股相反的力量,共同努力,才可以成就事物。
导读人:
很好,但这只是其中涵义的之一,还有呢?
林同学:
有反才有正,一体两面。正的,在大众面前,是“面子”;反的,是推动事件的“里子”。里外是一体的。有点像在磁极两极之间,只有一极就吸附住了,动不了。反而在两极之间,左右均衡,才能在玄空中运动。这是学生的浅识。
导读人:
你说的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及不执两端的意思;还有涉及道的本性,比如:返复终始,物极必反等,如果把“反”字看成“返”,就一目了然了。
张同学:
因果轮回的意思?
导读人:
轮回当然有“返”的意思,大家再想想,“归根曰静”,“归”也是“返”。
万物天生就具备了阴阳刚柔的对立属性,阴阳相互消长、周而复始是大自然现象之一,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所以说“知白守黑”,守得住最黑暗的一刻,自然会等来黎明的曙光。
张同学:
我想起了“十二因缘”。
导读人:
因缘果报循环不已,不是不报,只是未到。若能够这样,佛经跟《道德经》就贯通了!
陈同学:
不执于一端,道冲用之或似不盈。
导读人:
很好,你能做到随时自我总结《道德经》的先后关系了。同时也要明了,首先能守静致虚,守得住柔弱,才能冲气以为和。我们课上将谈到“反者,道之动”,与“弱者,道之用”;万物皆有阴阴、刚柔、正反;如是,如何能够“微妙玄通”?就成了见机于先,见微知著的关键。《系传》提到“探赜索隐”,在世事纷乱隐伏难测之中,若能善用“反”与“弱”的道理,就能够看到常人所不见的微玄所在。值得留意,深思再三。尤其仍在事业打拼或专注于投资的同学,不妨思之再思,学而用之。
相关课程: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