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南讲堂
慈悲为怀,喜舍自在
图片选自书院《老子他说》导读课程讲义内容
◆ 课程导读人:李慈泉老师 ◆
赵同学:
请教老师,这《冰山模型图》中冰山最下面一层是“我”吗?还是欲望?如老子所说的“大患若身”?
导读人:
对的,孔夫子的“毋意、毋固、毋必、毋我”,其中以“我”最难洗除。你参加的内观七日(编者注:指恒南书院内视观想体验活动),也是从这里起修的。
赵同学:
我们课程讲义中的“止于一”的“一”,是指的“正”吗?后面一句“择善固执”的“善”也是“正”吗?
导读人:
未悟前,善是正,所以要择善固执;悟后则念念皆善,也是善,这是至善,就是佛学中说的“自心清净”。
图片选自书院《老子他说》导读课程:“五观”知识点的内容
赵同学:
《观的层次》图中“五观”的第五观是打破“我”的观念了吗?能否到达“玄同”?“玄同”就是“天地不仁”吗?
导读人:
你想到了!第五观正是“破除我执”,没有“我”,何来“有”及“无”。你原来的体会是正道,有无都在“我”身上,这在唯识,就叫做“万法唯识,一切心造”。
道家喜欢用“相忘”来表示无我执的状态;仔细去体会一下,“慈”与“悲”都是从这个基础出发的。
徐同学:
今天看家里过年挂的这幅《自在》,当时拿回来后发现这“自在”的背面写的是“慈悲”,现在越想越是觉得智慧。
导读人:
慈悲为怀,喜舍自在。慈的“兹”是双玄而成,则亦有玄之又玄之意。亦言慈之用,如玄丝之缠绕延伸,以得微妙玄通为旨。
潘同学:
学了第一堂课,我体会到了“五观”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第一观,观的对象是自己而不是别人,长期以来我都是把别人一路“观”下去,所以内心一直不安,越“观”越纠结,越“观”越痛苦!
要随时反观自己的起心动念,把“五观”当成一面镜子,最后照出自己的习气,并逐一加以改正,只有我们把束缚我们的这些习气打磨掉以后真正的智慧才会显现。
我也对“慈悲喜舍”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明白了“慈”就是人和人之间相处要用真心和喜悦心来对待别,要让人心生欢喜。“悲”就是悲悯心,利他之心,主动去关爱和帮助一切众生,拔除他们的痛苦。“喜”就是欢喜,就是当我们看到一切众生都离苦得乐以后,自己自然而然升起的欢喜心。“舍”就是最后把“我”也要舍掉,舍离一切爱憎,舍离一切分别,达到究竟圆满。
感谢老师的慈悲教导,让我现在看事情的角度发生了根本转变,心胸豁然开朗,回想当初让我纠结过的一些事情现在看来也不值得痛苦了。
导读人:
为你高兴!这是你自己虚心反思的结果。慈悲喜舍,以天下人为子女,愿你“修炼”早日有成,心量能够容纳过去所有的好与不好。
下一页
下一页